其實無飯腳又有咩好怕喎
2017-3-10
香港人性格獨立,卻其實集體得嚇人。
一個人睇戲:毒;一個人食飯:毒;一個人旅行:毒;基本上一旦孤獨就叫毒。「毒」跟「獨」的字義差之毫釐,意涵卻謬以千里。
孤獨是一種狀態:一個人。也許你不會感覺良好、也許你會想人陪,但確實,一個人不代表甚麼,可能只是碰巧身邊朋友都沒空,那你就只好一個人。這是臨時的。
當你感覺孤獨,也只是感到沒人陪,可能有點失落;但當你與親友團聚,你就快樂。在人群當中的孤獨,也只是感覺上沒人跟你connect到;但跳出當刻情境之外,知心好友總有幾個。
但是一個「毒」字,將所有跟孤獨有關的心理物理、主觀客觀狀態,通通打成內化的一種個人特質。這意味着,你孤獨,不是一種巧合,而是你的性格。毒是一種污名化。你孤獨,因為你性格孤僻、不善交際;你比正常社交動物次等——你毒。
這樣的毒,是種社會氛圍。在外國一個人,自由自在,要吃甚麼、要去哪裏、要看電影,通通都沒人管,頂多就是悶一點。可是在香港,你不知不覺會需要一隻飯腳;明明走出了跟人夾時間的籠牢,卻想要摒棄這樣的自由。
日本人新近興起「便所食」,據說是上班族怕被人發現自己無飯腳,所以寧願躲入廁所食飯。對生活安穩的白領、學生而言,食飯大概是種外交,飯腳更是軟實力的展現。無飯腳,是一種示弱,表示自己在辦公室政治中孤立無援,脆弱而易受攻擊。也有人習慣固定飯腳,人事一改,自由自在,反而失了方向。在現實需要跟個人自由的角力中,功利的香港抬高了集體、貶抑了個人。人是種社交動物,人際關係跟個人能力被掛了勾;任何時候,一個人,就不好。
可能香港太急促,大家都太需要安慰;大家都覺得大家需要安慰——不要求安慰的人,就是奇葩。孤獨跟寂寞有點不同;起碼孤獨相對中立。一個人不是罪;一個人,才更能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。
沒有誰比誰更需要誰。其實無飯腳,又有咩好怕喎。
2017-3-10
Comments